种地吧3

《种地吧》第三季继续不忘初心,扎根土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之间,生命的篇章一直在延续。十个勤天要在后陡门继续精耕细作,也想去探索更广阔的农业天地,去耕耘新的土地,去认识新的朋友,去往每一个需要十个勤天的地方![展开剧情]

导演:
首播:
2025-02-28
每集时长:
100分钟
更新:
2025-04-22 09:24:32,最后更新于1小时前
播出状态:
评分:
8.6分
豆瓣:

在线观看

倒序
播放节点列表

演员表

李昊
职业:歌手,演员

李昊

  李昊,女,7月23日出生于湖北宜昌,青年歌唱演员、民歌新秀,出生在昭君故里湖北秭归的土家族姑娘,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能精准演绎原生态土家族山歌,熟练掌握民美、民通及流行歌曲的演唱。 &nb...

影片评论

相关影片

最后生还者第二季
2025电视剧美国
在第一季发生的事件之后,经过五年的和平生活,Joel(佩德罗·帕斯卡PedroPascal饰)和Ellie(贝拉·拉姆齐BellaRamsey饰)共同的过去再次找上门来,导致两人陷入相互冲突,把他们卷
第2集
老鹰五兄弟拜托了
2025电视剧韩国
酿酒厂老鹰家族的五兄弟和突然成为家长的大嫂之间的家庭故事。
第24集
红豆面包
2025电视剧日本
本剧以创作《面包超人》的柳濑嵩和小松畅夫妇为原型,以昭和初期为背景,横跨战前至战后,讲述了两人借由红豆面包结识,从失去生活意义的苦难岁月到不忘梦想的人生故事。在这个爱与勇气的物语中,这对曾经无名的夫妇
第16集
小娘惹之翡翠山
2025电视剧新加坡
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安雅(黄晶玲饰)幼年被拐沦落妓院,际遇坎坷;一个流落街边的小乞丐心娘(刘怡伶饰)被大户人家收养,漂亮出众气质不凡;一个从小被视为灾星由娘家抚养的千金小姐安娜(黄暄婷饰)返家后性情大变
第30集完结
我能看见成功率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该剧根据三福互娱同名漫画改编,由冬漫社、三福互娱、西影传媒、A4漫业联合打造。《我能看见成功率》讲述了被上司出卖的落魄古玩拍卖行职员白武(男主)在经历人生低谷时,偶然触发了能测算事件成功率的高科技系统
第22集
春来定风波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沈府嫡女沈江离(海陆饰)至纯至善,成婚夜被设计与二少主陆景明(徐海乔饰)有夫妻之实,还遭陷害禁足祠堂。分娩遇难被救后儿子焱焱却有顽疾,药只有陆家有,沈江离为救子重回陆府。她打脸刁难者,揭开当年被陷害的
第20集
权宠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大宁王朝风雨飘摇,裴慎之篡改遗诏,扶植傀儡皇帝宁谨一登基。宁谨一表面顺从,暗中积蓄力量,推动新政。裴慎之暗中助力,被其智慧吸引。最终,宁谨一肃清朝政,成为一代女帝。
第13集
她的轨迹
2025电视剧大陆
讲述极端付出型人格舒妍放弃家庭失业后,经历了一系列悲惨的生活变故,清醒后她一步步重拾自我,亲手逆转了自己不幸的命运,并与沈惟舟真心相爱的故事。
第20集
爱的季风掠过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妹妹江放歌性情率真,为人仗义,梦想是成为糕点师,而姐姐江晨音的理想是嫁个有钱人。江放歌为帮前男友筹集欠款到处奔波,偶遇因逃婚来本市的富二代季风,两人相爱并很快结婚。季风决心将婚事告知父母之时,却突发车
第15集
惊梦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改编自鸾镜所著小说《笼中雀:惹上偏执兄长逃不掉》。  年少时家破人亡的沈清棠(胡亦瑶饰),被承平侯府年纪相仿的嫡长子裴琮之(张景昀饰)收留入府,成为裴府寄人篱下的养女和裴琮之名义上的妹妹。多年来在裴府
第24集完结
侠客行不通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天生凶相却心地善良的苟凌风(徐志胜饰)怀揣一个大侠梦,阴差阳错地误学了一身魔教武功踏入江湖,在世人的偏见与刁难之中,朝着自己的梦想艰难前行。路遇毒仙谷“百花侠”马缨丹(范静祎饰)、剑圣之子诸葛恒(王帅
第22集
我亲爱的秘书
2025电视剧泰国
一个能干的秘书和一个自恋的老板坠入爱河,同时揭开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让他们怀疑自己的感情是真实的还是共同创伤的结果。
第3集
借命而生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九十年代初,心怀刑警理想却困守看守所的杜湘东,意外察觉在押犯徐文国、姚斌彬的非凡学识与制造能力,颇为欣赏。然而随着调查深入,两人秘密研制枪械并涉嫌杀害六机厂车间主任李超的案件浮出水面,昔日同窗刑警张向
第8集
吃饭跑步和恋爱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改编自豆瓣阅读作者陈之遥所作小说《拜金罗曼史》。  丁之童毕业后从来不敢浪费时间谈恋爱,却被阳光开朗、没有生活压力的甘扬追求。丁之童发现二人虽然家境不同,却有着十足的默契,同意和他在一起。但二人的经济
第24集
悬镜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一起下水道的凶案,让刑警队长徐骁和老刑警林国强碰到一起,两人探案手法风格迥异,但因为对真相和正义的共同追求,逐渐弥合了观点上的分歧,结成亦师亦友的老少搭档。在破案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在考古学者陈楠的帮助
第11集
成家
2025电视剧中国大陆
“一生要强”的秦天越(秦岚饰)被派遣至婚恋网站“牵手网”新收购的子公司思缔妮任职经理。理工科毕业的她热衷于用大数据帮助客户筛选和寻找最匹配的另一半,追求电光石火般的速配。  这与原思缔妮金牌顾问冯清鸣
第10集

影评

三年了,还有很多人没看懂《种地吧》

《种地吧3》回归,再度砍下爱奇艺热榜第一。

谁也没有想到,当初并不被市场看好的一档种地节目,竟然成为年轻人的电子乌托邦、平台收视王牌。而陪伴着《种地吧》一路走来的冷眼,也对这次《种地吧》系列的回归翘首以盼。

这三年,冷眼看了不少想复刻《种地吧》的节目和综艺案子,也读了不少尝试解析《种地吧》爆红根因的文章。各类洞见都有,但冷眼看下来总觉得还差点意思。

所以趁着第三季已开播,冷眼再次对《种地吧》进行了一次全盘梳理。

这次,冷眼想以三个问题为缘起,再和大家聊一下《种地吧》。

《种地吧》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近两年冷眼最想聊的一件事:《种地吧》究竟在讲一个什么故事?

在《种地吧》爆火之后,冷眼看到过最多也是最错误的判断,就是把《种地吧》定义为一个田园治愈类、养成类节目。

不可否认,田园、治愈、养成确实是《种地吧》的一个标签,但在冷眼看来,这些标签无一能构成节目爆红的根因。

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让年轻人早已不愿意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远方”,内卷的节奏也让他们无暇去畅想一场诗意的田园牧歌。

比起眺望远在天边的“美好生活”,现在的年轻人们更想要看到的,是具象的生活锚点,哪怕是通往锚点的一条路。

那么,《种地吧》要如何应对呢?

冷眼回看了第一季时我们与杨长岭导演的对谈。杨长岭导演的回答是:

《种地吧》是一个想让年轻人踏踏实实做点事,让年轻人能感受到,付出一定能有所回报的故事。

十位少年带着“迷茫”而来,各行各业,籍籍无名,想要在人生里做点什么,却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于是脸朝土地背朝天,将希望寄托于土地之上。

可土地的故事要怎么讲呢?

在杨长岭看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土地最基本的叙事原则。

第一季,一上来就是天崩开局。少年们要在10天的时间里收完水稻,种下麦子,否则一旦下雪,不仅播种的时间错过了,整个节目也无法进行下去。

但好在种地的第178天,少年们迎来了“小麦覆陇黄”。

经过冬,走过夏,曾经冒着天黑、暴雨种下的麦种成为了翻滚的麦浪,一轮完整的生长让少年们第一次亲身经历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感动,而这就是自古以来土地对这一句话周而复始的证明。

可为什么同样是戏剧冲突,《种地吧》的“戏剧故事”总能如此扎实动人?

在冷眼看来,这是因为当你真正走进土地后,那些源远流长,被几千年的口口相传,验证过吸引力的土地故事模型,就会真实发生。

面对着地势不平、积水泥泞的鱼塘田,毫无经验的少年们手撒1200袋有机肥,人力辅助旋耕机翻土,才将142亩泥浆地平整为可以播种小麦的旱田,

这是《愚公移山》模型的再现。

在雨雪交加、冷风冷雨的夜里跳入齐腰深的的冰冷水渠,借鉴大禹“疏川导滞”的思路疏通原有沟渠并扩大排水口,甚至还利用竹竿和木板搭建临时支撑结构,防止沟渠二次堵塞,

这是《大禹治水》的人定胜天。

而当我们回看整个种地三年,节目甚至完美契合了

《后稷教稼穑》的神话故事模型。

毫无经验的少年们在短视频上自学农业技术,懵懵懂懂地种下第一颗种子,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一步步改良耕作方式,正如后稷少年时的农业探索。

而当后陡门的“试验田”成功之后,少年们又走到其他地方帮助农民的农业生产,甚至因地制宜地推动农业变革,在冷眼看来,不就是新时代的“教稼穑”吗?《种地吧》最厚重的底,就是土地的厚德载物以及人与土地的共荣共生。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多少编剧把情节翻来覆去,套用的无非就是几个基础故事模型。而当你的故事,结合在了时代情绪之上,结合在了中国人基因里的土地叙事上,成功就是必然的走向。

《种地吧》究竟是怎么“种地”的?

这是看起来很绕口的一句话。

众所周知,继《种地吧》爆火之后,各大平台、团队,都带着节目一窝蜂地“种地”去了。

可当这么多艺人被扔到田间地头上,最终被市场留下的还是只有《种地吧》。

为什么?

这让冷眼不禁思考,《种地吧》究竟是怎么让少年们去“种地”的?

冷眼总结的第一点:

让少年的成长发生在土地上。

三年前少年们第一次和土地接触,1天10个人一共割了3吨水稻。正当少年们要为自己的成果开心时,发现这一点点的成果,还不够起烘量。

也更不必说,后续陷在土里37次的收割机,晚了10天的小麦播种,各式各样的返工。

而有趣的是,第三季的第一期,节目组好像有意重复了第一季的场景。

同样是收水稻,过去是6天62吨,现在是5个小时,423亩,166吨。

而相比起第一季的争执、疲惫,第三季的少年们轻松地哼着歌,麻利地操作着机器。

这些转变不是靠真人秀去制造的,它们不来源于少年们之间的冲突、磨合,而来源于一颗颗种子的种植、发芽、生长、抽穗、灌浆,少年们在劳作的全过程中看见了脚下土地的变化,土地也印证了少年们的成长。

第二,让少年的成长回馈于土地。

说实话,在第一季收官时,冷眼就曾猜想过《种地吧》后续的故事发展。甚至,冷眼很惭愧地说,如果是让冷眼操刀,可能大概率第三季应该在讲十个勤天公司发展的商业故事。

而实际上,在经历了第二季、《你好,种地少年》一系列的产业化技术、开发研学之旅后,少年们再次回到了土地。

第三季第一站青海囊谦,白扎盐场的盐农世代靠盐为生,但销路缺乏,三万余斤盐滞销,年轻的一辈为了生计大多走出家乡。

一开始看到囊谦红盐的故事,冷眼又以为《种地吧》会像其他节目一样,或多或少借着流量带带货。

但《种地吧》的做法再次超乎了冷眼的想象。

少年们意识到节目的流量或许能为农民解决“阵痛”,但当他们离去,一切又会回到一开始的状态,因此少年们开始思考,怎么样能实打实地帮助到农民。

就像在青海囊谦水电系统不完善的蔬菜大棚里,辣椒西红柿都因为缺水而枯萎,王一珩当场就提出节水的气雾栽培技术,并向大棚主人成林介绍了气雾栽培的原理,赵小童一回到后陡门就考虑起大棚的光伏发电,联系起太阳能板商家。

而到了东北,少年们更是在零下十几度,天还未亮的清晨,实实在在地跟着当地农民打了好几天的沙棘。

当从各地学来的农业知识回馈到新的土地上,少年们竟也成为了“为土地撑伞的人”。

下一个《种地吧》要如何复刻?

聊完了内容的叙事,冷眼最后想从平台和制作的角度再来聊聊。

当一个现象级的节目出现,这个赛道便马上会人满为患,这是综艺行业很现实的事情。

可我们真的找到做出下一个《种地吧》的方法论了吗?

冷眼自己的答案是:

不消费,做实事。

首先,

不消费土地。

主打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节目数不胜数,可回看这些节目,土地起到的总是“背景板”的作用。即使在所谓的农业活动里,叙事的核心一定还是嘉宾之间的人际互动。

但在《种地吧》,冷眼看到了当前任何一档节目都没能做到的,

对土地足够的敬畏和尊重。

回顾整个《种地吧》的制作,导演团队从筹备阶段就把能种的东西都种了遍,反复试错。而确定了少年的人选后,是让少年们提前考下了各种技能证书,甚至是先试种了1个月才能真正上节目。而后,则是我们刚刚提到过的,各类农业技术的研学。

试问,想复刻《种地吧》的节目,在“种地”这件事上,做到《种地吧》的基本功了吗?

其次,

不消费议题。

一档以“农业”为核心议题的真人秀,真正能为农业带来什么?

《种地吧》第三季给了我们回答。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档真人秀,甚至是一档有极强黏性粉丝群体的真人秀,敢在内容的处理上,把大篇幅的内容重点放在“叙事客体”之上。

依然是青海囊谦,比起少年的故事,我们看到了:

盐农们用几块盐地养活了几代人,当卓沅问起盐农江羊巴桑的心愿,他只是说“希望年轻人能接手这份工作,不为生计,只为把这个传统和手艺维持下去。”

玉树藏医药职业学院校长更确木兰创办的芫根浓缩饮料厂,最初的目的也只是让藏医学校能正常运转,让更多的人能看得了病,让免费上学的学生们还能有一份收入傍身。

黑龙江林口县的沙棘种植户高克新,沙棘树前五年不长果子也没有经济效益,但为了改善水土流失,也为了给当地人一份生计,入不敷出也坚持到了现在……

冷眼看到很多留言,说这一季的《种地吧》有了纪录片的质感。

的确如此,在娱乐化之外,

如何既保证真人秀的戏剧张力,又能打造出纪录片般的社会价值、认知价值,将会是《种地吧》要去挑战的更大议题。